【妙想氈開 : 展開台北與香港都市再生的社區共利計畫】讀書心得

書名:
妙想氈開 : 展開台北與香港都市再生的社區共利計畫
作者:田恆德、康旻杰、侯志仁、葛海崙、洗昭行
出版項:唐山出版社
閱讀心得:
       這本書是在敘述台北與香港的社區改造再生計畫,以「地方的記憶是一面草根為床的魔毯」開始。魔毯看似天馬行空,但是書本中的妙想才是關鍵,讓城市改造,藉由文字、影像、影片、行動檔案來呈現,使地方社區富含文化與在地知識,呈現都市再生不同的風貌。        首先,會選擇這本書的一大原因是我看到台北萬華的社區改造再生計畫有寫在裡面,讓我想知道那天課堂內容萬華區的成果報告,有沒有其他更厲害的方式,果然,這本書精細的描寫改造計畫的過程與步驟,以及在萬華區發現的問題,而且內部有很多手繪和照片都可以看出團隊為萬華區的用心及努力。
       在這本書中,我發現大多的照片、影片紀錄充斥著年輕人,他們在社區再生改造計畫中,有許多的理想與抱負。
       北京「天橋北社區」把街道變成公共劇場,在一開始進行時,需要瓦解鄰里之間的陌生,再得到社區居民的信任,慢慢成功之後才有現在的露天電影院、社區裡的小劇場。
       回到台北,這本書寫到萬華的都更,萬華蘊藏許多古老的歷史建築,剝皮寮、西門紅樓等......要如何去發展他們的文化,改善環境又不破壞到歷史建築,達到萬華都市的轉型?書裡清楚記錄他們的想法與步驟,「妙想氈開」計畫就默默地展開了,由台大建築城鄉所與幾位研究生、萬華文化團體和志工們做出一連串的改變,他們利用影像拍攝,重新建構在地的故事,他們的改造方式有三,「三分鐘一鏡到底、社區議題繪圖、十分鐘集體創作之社區影片」,我最喜歡也最印象深刻的主題是「所在 My Place」,他們正視萬華無家者(遊民)的問題,又因社會救助法律規定實際的政策和扶助的方式是由地方來負責,再來依照「遊民安置輔導自治條例」,內容、採取措施都有落差,使得無家者停留在生存的邊緣,因此,他們拍攝「所在」的影片,主角們大多是無家可歸者,也是萬華區最被污名化的一群人,他們領取社會津貼才能住上的公寓和一般人的差距甚廣,而影片也包含他們的處境和過往經歷,主角們同意影片觀點,也同意公開放映,所以就在他們公寓的屋頂天臺試映交流。
       我的感想是就我之前的經驗,我去過龍山寺,出捷運站後,就可以看到許多無家者,環境著實有些髒亂,不喜歡久留,自己會很想知道這邊究竟發生什麼事?台北市看似光鮮亮麗,卻有許多需要救助的民眾,而「所在」的團隊發現這樣的問題,並努力去改善,透過影片去感染人,也透過影片讓人去明白,以及讓無家者感受到被重視和他們的無奈,我覺得這個團隊很偉大,他做到了共通、共善、共存,也發現這裡的人事時地物出現問題,而有一群人默默地在為這個地方努力,而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小事,不需要去在乎,但就是因為這樣,執行起來才有難度,也可能堅持這樣的改變,卻受到外人的異樣眼光,所以我覺得他們正在改變執行的即使看起來很微小,卻是整個萬華區進步的一大動力。


留言

熱門文章